新年伊始,勿忘搞好成本风险控制


作者:浙江省总会计师协会转           更新时间:2008/2/28 16:11:56           点击数:1847

新年伊始,勿忘搞好成本风险控制
文:王延岩

 

    在风险形成过程中,正确地识别、分析、评价和控制成本风险,对实现成本目标及企业经营战略有重要意义。成本风险防范包括以下六项要素。
  
  一 成本风险标准
  
  进行成本风险识别与控制,须从三方面着手:
  
  1.确定影响成本风险的因素。根据重要性原则抓住重要因素加以反映和控制,如产品制造业的材料价格、材料消耗定额、材料利用率、职工薪酬等。每个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确定。
  
  2.设定风险控制标淮。如果没有标准就难以识别风险的有无及判断风险的大小。如销售成本率风险的识别与判断,首先应拟定目标值。假如根据近几年的水平、今年的经营战略目标及预算,其目标值确定为72%。如果实际完成未超过73%,可定为允许范围即为可容忍度;如果超过73%,未超过74%,可定为进入警戒区,即预警临界值,应向高层领导报告事态变化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超过75%即进入红灯区;超过76%即进入双红灯区,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将严重影响经营预算目标完成。当然,影响成本利润率指标完成有二项主要因素,即销售价格和成本。分析时应明确是什么因素影响,找出主要矛盾。
  
  3.设定风险等级标准。应根据偏离目标值的程度,用打分方法设定风险等级及各级风险值。通常将风险分为5级。各级表示的风险程度如下:
  
  1级--表示无风险征兆(优良状态),无须采取控制措施;
  
  2级--表示低度风险(正常状态),可以忽略,不采取控制措施而是通过日常程序加以管理;
  
  3级--表示中低度风险(轻微状态),后果影响较小,不会造成系统破坏,应考虑采取控制措施加以管理;
  
  4级--表示严重风险(严重状态),后果严重,会造成系统破坏,须立即采取控制措施,需要高级管理层关注;
  
  5级--表示高度风险(危机状态),会引起灾难性后果,应立即采取行动予以排除,董事会或高级管理层应参与。
  
  每个等级应设定计量方法及标准值,标准应根据指标具体内容确定。如产品目标成本,计量方法以完成计划的百分比作为考核标准(实际成本/计划成本)。完成95%以下为l级;完成95~100%为2级;完成100~105%为3级;完成105~110%为4级;完成110%以上为5级。预警临界值定为105%。各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确定。
  
  二 成本风险识别
  
  识别风险实际上是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的一种设想和猜测。一般而言,风险识别的内容主要包括确定风险的来源,风险产生的条件,描述成本风险特征和确定哪些风险事件有可能影响本单位的成本等。因此风险识别首先要对本单位的性质及其所处的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利用系统方法确定风险的来源及产生条件。如与成本相关的内部风险因素有产品质量不合格、新产品或新技术开发试验失败、生产组织不合理、新招聘工人过多技术不熟悉等因素,可能带来对成本目标实现的风险。
  
  成本风险识别方法有流程图法、成本表法、因素分析法等。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识别形成风险的因素。
  
  三 成本风险分析
  
  成本风险分析是结合企业特定条件(寿命周期、战略成本、目标成本),将识别出来的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损失额、发生频率等性质进行鉴别。成本风险分析的目的是判断风险程度,为合理制定成本风险管理策略与决定风险处理方法提供充分依据。
  
  成本风险分析程序是:(1)分析风险因素、风险事故,捕捉风险征兆,确定风险的存在:(2)分析风险可能性,风险发生的频率;(3)分析风险发生可能的影响,以及波及对成本影响额度等。这些风险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既有经济的也有技术的。因此必须分辨其性质。
  
  成本风险分析方法有因素分析法、比较法、测算法等。通过比较分析及测算,分清风险性质,明确影响程度大小。
  
  四 成本风险衡量
  
  成本风险衡量就是运用一定方法对某种特定的风险,测定其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损失范围与程度。风险衡量是在风险识别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料和数据处理,得出关于损失发生的概率及影响程度有关资料,为选择风险处理方法,进行成本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成本风险衡量的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要决定风险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可能性,并估计可能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2)根据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及损失的严重程度,估计总体损失的大小;(3)根据上述结果,预测这些事件的发生次数及后果,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风险衡量指标有:(1)损失概率,指损失的可能性;(2)损失幅度,指一旦发生致损事故,其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值。
  
  五 成本风险评价
  
  成本风险评价是依据风险衡量的结果对风险及其所造成的损失,进行总体认识和评价。它是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步骤。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偏差是经常发生的,风险控制所要控制的是造成公司成本重大变动的偏差,或者是影响企业目标成本正常运行的较大偏差,而一般的对成本影响不大的因素则不一定都要控制,否则控制的成本太高,而且也没有可能。因此,要对发现的偏差进行评价,确定成本风险性质和风险程度。
  
  评价风险的方法有定性和定量两类。定性评价,是判断偏差的性质是有利偏差还是有害偏差。如某班组生产效率提高了50%,由于效率的提高,可带来成本的降低,这对成本来说是有利差异;但经过检验发现废品率提高了30%,这对成本来说又是不利因素,因此应将两项因素综合起来考虑,确定其影响程度。定量评价是判断偏差的程度及偏差的大小。如上例由于劳动效率的提高,可使人工成本降低35%,而废品率提高,使废品损失增加40%。
  
  定量评价方法有指标比较法、绩效分析法、直方图评价法、定额标准评价法。通过对成本风险的正确评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为纠正偏差拟定有效措施。
  
  六 成本风险控制
  
  成本风险控制就是在风险评价之后,所采取的纠正偏差的行为,即风险管理策略与风险处理方法。当企业发生了有害偏差或者较大偏差时,往往造成经济损失,影响成本及经营目标的实现。为保证达到企业预定的成本目标,就要对这些有害偏差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控制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纠正偏差的活动、控制的具体手段和方法包括以下5个方面:
  
  1.损失预防。降低损失频率称为损失预防。例如某汽车运输部发现轮胎消耗惊人,有的一条新胎跑二三万公里就报废了,使成本增高,为预防损失产生,提高轮胎使用效率,改为单人单车核算,奖金成本挂钩,轮胎消耗打号,以旧换新等措施,有效地预防成本风险产生。
  
  2.损失抑制。损失抑制是指采取措施使事故发生时或发生后能减少损失发生的范围和损失严重的程度。
  
  3.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指借助合同或协议,将损失的法律责任转移到其他单位或个人承担。如为了锁住材料的价格防止因材料涨价给成本带来风险,可到期货市场采用购买期货方式,转移因材料涨价而造成的成本风险。
  
  4.风险自留。风险自留就是将成本风险留给自己解决。如钼业公司面临供电不足而减产带来成本提高风险,为解决这一困难成立了降耗攻关组,经研究改进了碎矿粒度(-200mm,)从原来只有70%左右,逐渐上升到85%或95%以上。矿石粒度降低,球磨效率及金属回收相应提高,电耗及钢球消耗随之大大降低,原处理一吨矿石耗电38度,现降为27度,避免了由于供电不足而带来的成本风险。
  
  5.风险分散。风险分散是将成本风险分解为若干项或若干份,交给有关单位或个人进行承担并负责解决。如某公司在制订降低成本防范风险过程中,发现蓄电池的使用与管理存在漏洞,影响产品成本。针对问题制定了《蓄电池使用管理办法》。2007年1至8月蓄电池耗用量比上年同期减少164个,降低成本10万余元。
  
  除上述方法外还有审批、调节、协商、命令、指示、限额等,都是有效控制风险的具体手段与方法。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