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将使银行净息差面临下行压力


作者:英策咨询研究部           更新时间:2012/8/16 10:17:17           点击数:2213

英策咨询

     我国上市银行按规模和性质分为国有综合性银行、中小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三类。不同规模的银行有不同的盈利模式和经营特色,规模大的银行可利用其分销渠道优势获得较低资金成本和更大比例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经营模式呈现综合化特征;规模小的银行倾向于利用地域或人力资本等优势集中发展业务的战略,从而形成经营特色。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仍在发展完善中,金融创新程度较低,资金价格尚未完全市场化,银行业的进入壁垒高,竞争程度较低,银行的传统盈利模式仍然是依靠投资拉动的信贷资产规模扩张。信贷扩张和投资拉动尽管直接推动了经济的增长,但也造成了银行业信贷投放总量急剧扩张。另外,银行利率没有实行市场化,存在着比较稳定的法定利差水平。因此,银行业实际存在高度的垄断,生息资产规模的扩张和高息差保证了行业的垄断利润。

去年以来随着实体经济的下滑,企业融资困难,利润下降,银行业的垄断和暴利已经成为民间热议的话题。但今年以来,政府的一系列金融改革举措吹响了利率市场化的号角,银行原有的利润增长模式可能将难以持续:利率市场化将使利差逐渐收窄;而进入门槛降低会加剧银行业的竞争程度。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分析银行所处的行业环境:

1、从宏观经济发展形势来看,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尚未见底。

自2011年初以来,GDP当季同比增速已经连续五个季度回落,欧债危机和外需动力不足对中国出口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与此同时,长期以来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发展模式正面临转型,使国内经济增长再次受到考验。在尚未找到新的经济增长引擎之前,经济结构转型的同时要想继续保持以往的两位数增长变得并不实际。

目前,中国经济增速的下滑与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相比具有主动和被动的双重原因。金融危机以来经济的高速增长更多源于4万亿经济刺激,但2011年以来的经济下滑既有欧债危机等外部原因,也有为了应对4万亿经济刺激后遗症而进行的主动调控。2008年底启动的财政刺激使国有部门的投资增速突升,并伴随着政府投资的扩张,由此产生了巨大的信贷需求,信贷投放持续扩大也使银行信贷资产快速膨胀。近期经济增速放缓更大程度上是抑制通货膨胀和主动调整的结果,可以说这次经济下滑是主动实现经济转型所付出的代价。从2011年以来,我国实施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造成社会融资成本急剧上升,抑制了企业投资力度,另一方面对房地产采取调控政策。

 

2、供需两弱下的银行信贷

2012年以来,我国信贷市场的总体情形是信贷需求频频低于预期,仅在季末商业银行进行时点冲刺时有超预期表现。三月份以来,银行新增信贷的结构进一步印证了信贷需求的下滑,中长贷款占比持续停留在低位,银行通常用于冲规模、调节存贷比的票据融资占比较高。由此可见,实体经济的下滑已经传导至银行层面,企业投资意愿不强导致信贷需求下滑。

其中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政府投资主导型经济增长模式正在面临转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位回落使信贷需求减弱;

二是作为上轮经济刺激的两个主要引擎基建和房地产面临着持续的调控。对于中长期贷款主要需求方的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商业银行普遍采取谨慎态度并减少新增信贷投放,这是中长期贷款持续低迷的重要原因;

三是直接融资渠道的发展对传统间接融资的替代。由于贷款利率持续高企,对于优质企业的中长期资金需求可通过发债的方式降低融资成本。随着债券市场的逐步发展,中小企业私募债的陆续启动,以及利率市场化的持续推进,直接融资对间接融资的替代进程将会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尤其是在优质企业和大企业客户方面,银行信贷面临着较大挑战。

另外,企业倒闭潮或引发银行信贷危机。企业经营业绩亏损增速放缓,但仍处高位。今年1-5月,亏损企业的营业亏损同比增速从1-2月份的83%降至75%,仍处较高水平,特别是对国企和大中型企业而言。近期,长江三角洲地区出现民工返乡,表明该地区制造业已陷入困境。这一轮危机与2008年金融危机完全不一样,2008年是金融危机引发的传染性危机,而这次是世界性经济下行压力和国内经济结构矛盾引发的经济减速。在东莞,有很多企业主熬不下去,或是将工厂关闭转向其他行业,或是被迫倒闭,也有将厂迁往东南亚等劳动力更低廉的地区。倒闭的情况不仅仅存在于东莞和广州,深圳、浙江、福建等地均出现了代工企业频现倒闭的情况,造成银行不良贷款的大幅上升。

2012年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上市银行正在告别不良贷款“双降”时代,不良贷款余额反弹的银行明显增多。从经济周期历史看,银行业效益与宏观经济息息相关,GDP的减速必然伴随银行坏账的上升,呈现明显的顺周期特性。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凸现。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为了刺激经济走出低谷,中国房地产行业一度出现非理性繁荣,地方政府也因大量基建项目上马背负了数万亿债务,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激增,埋下让人担忧的坏账隐患。经济下行周期中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容易导致资金链断裂进而冲击银行的资产质量。另一方面,出口骤降、投资增速回落,相关产业链上的企业贷款风险有所上升,如钢贸企业的相关贷款风险已成为重点监管领域。

综上所述,在经济见底回升的趋势确立之前,外部经济压力和内部自查压力将使银行的不良贷款温和反弹。

 

3、放松管制,利率市场化进程开启

我国银行业进入壁垒高,竞争程度低,发放贷款获得利差,赚取垄断利润是银行获利的主要途径。但随着利率市场化等金融改革,银行利差将收窄,银行间竞争程度将加剧。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银行经营的差异化是影响上市银行未来发展方向和前景的重要因素。

我国利率市场化推进的步伐不会停滞,无论以何种路径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最终目标都将是利率管制的消失。利率市场化势必会加大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流动性及信用等风险,使商业银行面临更多的挑战,但同时也为商业银行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推动商业银行扩大经营自主权、促进金融创新、提升管理水平及优化客户结构等。

2012年6月8日是实施新的存贷款利率政策第一天,五大银行均公布了调整后的存贷款利率,我国银行业的存款利率首次出现分化。而就在大家还忙着比较究竟该把钱存进哪家银行更划算时,次日股份制银行又纷纷调高了8日才对外公布的存款利率。虽然,今后银行利率一天一变的可能性不大,但利率调整肯定会比以前更加频繁。央行之所以在此时启动利率市场化,很大一个因素在于人民币升值及国际贸易环境的恶化。当然,由于长期负利率使得资金从银行体系转移至新型理财产品,致使银行存款大量流失,这一现象不可能因一两次浮动利率的调整而彻底改变,但是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一步步深入,银行缺钱贷款的现象将会大为改观。

利率市场化会使股市和宏观经济走势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会更有利于国际之间的资金流动,按目前的国际金融形势来看,更多的是国外的钱跑到中国来。另外,还有助于解决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提高金融市场资金配置效率。政府打破银行业传统垄断的意图明显,利率市场化和后续的政策预期将压缩银行利差。预计今年净息差将逐季走低,全年净息差将比2011年略降。

 

4、频出降息和降准措施以保稳增长政策

CPI回落和外汇占款等基础货币的下降成为实施降低存准率和降息等“稳增长”政策的触发条件。从去年底以来,紧缩货币政策告一段落,央行两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到目前为止已经下调三次,并于近期下调了存贷款基准利率。这也反映了在通胀得到控制的前提下,保增长重新回到政策的重心,缓解经济下行风险是当务之急。2012年6月8日,央行决定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3.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6.31%,同时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

展望全年,在房地产投资下行、企业投资意愿不足以及出口形势不容乐观的背景下,由于通货膨胀逐步缓解,监管层将实施更多的刺激政策稳增长。降息和降准的配合使用将使得货币政策宽松的效果进一步提升,降准主要是改善银行间市场资金状况,提高货币乘数,扩大货币供给。此前存准下调作用不明显,主要是改善了信贷供给,但企业信贷需求不足,而降准之后降息有助于改善信贷需求,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在银行业的微观层面,可以作以下三个角度分析。

1、金融统计数据

央行发布2012年6月金融统计数据,月末M2同比增长13.6%至90.50万亿元;M1增长4.7%至28.75万亿元;M0增长10.8%到4.93 万亿元;6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59.64万亿元,当月增加9198亿元,同比多增2859亿元,本月新增中长期贷款2823亿元,新增短期贷款5699亿元,票据增加340亿元;6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为88.31万亿元,当月存款增加2.86万亿元,同比多增9542亿元。

从货币供应量数据来看,M1与M2之差与上月相比略有收窄,目前工业企业在对目前的经济环境已经做出了充分的反应,未来M1走稳的概率较大。货币增速已经开始低位反弹,未来有望继续环比改善,主要是因为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的滞后效应慢慢显现,且较高的存款准备金率有继续下调的空间;利率市场化推进使得存款利率吸引力加强;货币市场利率曲线下移使得理财产品收益率预期下降。

从信贷增长数据来看,6月的信贷增长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主要是非上市银行的信贷大幅增长,而上市银行的新增贷款仍然保持平稳态势。6月初的降息刺激中长期贷款,而增短期贷款及票据较上月多增1057亿主要由于监管限制导致票据向短期贷款大幅转移。对于信贷总量增长的空间,受到人民银行差别存款准备金公式以及新的资本管理办法的双重约束,大幅增长的可能性不高。

从新增贷款的结构分析看,短期贷款的增长完全来自于与票据贴现的互换。中长期贷款增长中,降息导致按揭贷款继续增长,但企业新增中长期贷款再次下降。整体结构上短期与中长期贷款仍然保持2:1的增长比例。6月的信贷投放主要由非上市银行驱动,这说明地方政府资金压力明显偏高,而非上市银行的信贷约束也未如上市银行般严格。

 

从存款增长数据来看,存款的增长主要来自居民存款的大幅增长,主要是理财产品的季末效应导致。由贷款带来的存款自然派生仍然未见显著性改善,银行业目前的存款压力在通胀下行过程中得到了明显的缓解,未来存款的增长来源则主要取决于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力度及经济活跃程度的回升。

 

2、上市银行盈利能力

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上市银行业绩增速显著放缓,基本确认了行业景气度的下滑态势,与2011年“量价齐升”格局不同的是今年的“量价齐跌”,呈现规模增速趋缓,净息差收敛,中间业务收入增长放缓和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率温和上升,主要原因是银行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资产扩张和净息差均出现增长“乏力”。 2012年一季度各银行净息差表现出明显的分化,虽然从信贷供给角度看银行流动性偏紧,信贷资源仍然是稀缺资源,但由于实体经济需求在走向疲弱,导致银行议价能力有所下降,贷款上浮比例随之回落,从而生息资产收益率下降,加上降息并扩大存款贷款浮动区间,导致净息差更是进一步收窄。

一季度,16家上市银行2012年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的平均增速为19.73%,较2011年四季度环比增长49%。其中,大型银行增长速度开始放缓,四大行利润同比增长14.6%,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4.6%和32.0%,仍保持较高增速。此外,银行的手续费净收入在今年一季度似乎受监管层规范收费影响而减少,大多数银行一季度仍保持稳定增长,同比增长17.3%,环比去年四季度大幅提升34.5%。对于大多数银行而言,代理业务、结算业务和理财业务等正常的中间业务收入仍保持相对强劲的增长。鉴于二季度较为疲弱的宏观经济和实体企业盈利状况以及民间担保融资体系风险向银行可能的传导,二季度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有较大的回升压力。

3、行业估值方面

据英策估值网的行业估值数据显示,截止8月6日,预计银行业的平均市盈率估值为6.16倍。

下半年行业趋势分析:

综合上述对宏观面和行业基本面的分析可以看出,2012年上市银行的业绩增长面临一定的隐忧,包括存款增长逐渐放缓和竞争加剧导致负债成本上升压力较大、有效贷款需求放缓和银行自身的资本约束导致信贷增速放缓、收费监管和基数提高导致中间业务收入放缓,银行向零售业务转型和基数较低导致成本收入比继续下降幅度收窄,资产质量不良温和暴露导致信贷成本整体呈现上升态势,而6月份以利率市场化方式进行的不对称降息又加剧了银行股盈利增速下滑的担忧,这些不利影响在一季报中已经得到部分的显现,目前银行股价已经部分反映了利率市场化的负面预期,随着经济增长潜在中枢的下移,货币政策的渐进放宽以及利率市场化的逐渐推进净息差面临逐步下行压力,一系列利空打击使市场对银行板块的悲观情绪已达到顶峰。

从下半年的情况看,由于货币供应量尤其是M2数据可能真正企稳回升;及宏观经济增速或见底的预期,可能会促使银行股慢慢走出弱势。银监会提出下半年的工作重点为加强对重点领域的风险防范,更加有效地支持实体经济稳步增长,加快推进银行业改革转型。上半年银行信贷供需两弱已成事实,从目前政府政策的重心转移来看,政府又重启了许多基建投资项目,力图促进银行信贷需求的恢复,降准和逆回购操作保证了银行的流动性,预计下半年信贷需求有望持续改善,从而推动生息资产增长的逐步回升。随着CPI的下降和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下降,部分资金要回流银行体系,存款压力将有所缓解。

从技术上看,银行指数在前周走出V形反弹后受到上方压力线遏制,近期维持高位横盘震荡整理,周五(8月10日)冲高回落,预计后市有望再起升势。

以上内容,不构成任何买卖建议,仅供参考。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英策咨询研究部

 

1.股票价值在线评估,轻松助您股海寻宝

  英策估值网www.wistrategy.com

2.潜力股票大放送,好股与您零距离

  英策潜力股www.wistrategy.com/app/vipShare.aspx

3.观摩实战模拟,尊享团队智慧

  英策潜力股QQ群:180739123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