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财联第41届世界大会上的演讲——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 成思危


作者:浙江省总会计师协会              更新时间: 2011/9/26 15:50:02           点击数:1722

 

在国际财联第41届世界大会上的演讲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  成思危

(2011年9月17,北京)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我很高兴今天出席这个会议,并且和你们就世界和当前中国经济形势问题交换一些意见。因为我算是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的名誉会长,所以我有责任来给大家谈一谈,作为东道主一方来跟大家做一个简短的报告。

我昨天晚上刚从大连回来,大家知道,大连刚开完了夏季达沃斯会议。这次世界经济论坛大连会议就是两个主要热点:一个是对世界经济形势,一个是对中国和新兴国家的作用,大概是这两个热点。

世界经济形势根据我在会上的观察,比前两年的达沃斯会议悲观的人增多了,大概现在乐观和悲观的人是六四开。有些人担心世界经济会不会二次探底,我个人属于审慎的乐观派,我对世界经济形势看法是这样的。其实我在前年作为主席的国际金融论坛上就讲过,就是世界经济特别市发达国家的经济走上了一条曲折起伏的复苏之路。现在看来确实是这样的情况,发达国家的复苏是很艰难的。为什么呢?大概总体上是三点:

第一, 金融危机深远的影响在这些国家里还没有消除。

从美国来看,失业率还是居高不下,银行业受到了重创以后还没有能够完全恢复。美国地方政府的债务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也就是说,债务问题从商业领域向公共领域蔓延,这些问题可能大家都看到了。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还在不断地发酵,旧的问题解决了一点,新的问题又不断地暴露出来。日本是长期的经济不振,再加上地震、海啸、福岛核电站的事故雪上加霜。所以,他们遇到的困难还是相当大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低利率的货币政策在这些发达国家里还在使用,美国经过了两轮量化宽松,当然现在第三轮量化宽松是不是能出来还有不同的看法,它的基准利率还是相当低的,0-0.25%;欧洲央行虽然把基准利率从1%提到1.5%,还是属于低利率的状况;日本的基准利率一直是在0-0.1%。这样的一种状况就说明了经济还需要刺激。

第三,这些国家的政治因素也影响了它做长远经济的决策。美国自从中期选举以后,共和党人的国会在众议院取得了多数,所以行政和国会之间互相挚肘的现象就出现了,对于奥巴马总统的一些经济政策推行就不是这么顺利了。最近,美国两党为提高债务上限的问题进行的政治争斗,大家都看到了。欧洲来看,由于主权债务危机造成了相当严重的问题,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南欧这些国家陆续地都出现主权债务危机问题。

可以说,欧元甚至欧盟的政治体系也受到了危险。由于欧元区国家在货币政策上有欧洲中央银行ECB来协调,但是财政政策各国还是各国的。在遇到了主权债务危机的时候,各国政府也是遇到两难:如果违约,当然造成的影响是很大的;如果是实行紧缩政策,老百姓又会不高兴。根据历史上的统计,凡是实行紧缩政策的政府有一半左右在下一次选举里就会下台。所以,欧盟遇到的问题就是北方国家和南方国家不一样,南方国家遇到了更多的困难需要北方国家去救。南方国家也实行紧缩政策,这是援助必须的要求。但是,另一方面也有政治的风险。

日本的问题是政府的更替太频繁,过去十年里换了14个首相,最近又换了一个首相。在这种情况之下,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也会受影响,大概悲观的人看法主要是从这么三条来看,觉得形势相当严峻。

我个人也承认上面都是事实,但是我认为,也应该看到积极的方面。美国的经济实力还是强大的,美国的创新的能力也还是相当强的。所以,尽管经过这么大的冲击,我觉得实行正确政策的话,还是可以逐步恢复的。当然,可能增长很慢,但是可以逐步恢复。

最近,奥巴马总统推行新的就业计划,这也是降低失业率的一种做法,美国的劳动生产率现在来看还是比较高的。欧洲来看,现在的问题就是到现在为止,欧盟领导人、欧元区领导人还是强调要救。其实,去年12月在巴黎召开的国际货币体系研讨会上,我就仿照莎士比亚的说法:“救,还是不救?这是个问题。”但是,到目前为止看到大家的表态还是要救,当然救起来是不容易的。因为这些国家的债务是相当高的,而且相当大一部分是外债,救起来办法就是借新债还老债,由欧盟,由IMF、欧洲央行借给他,借新债还老债。

另外,就是出卖一部分资产或者实行紧缩政策,跟债权人谈判重组。但是,到目前为止欧洲的态度还是救,如果能救当然还是有可能救过来的。当然,有一些措施还在争论,比如说发行欧元债券的问题,如果能够发行欧元区债券由德国、法国的国家信誉做担保,我想这些债券本身还是有不少投资者是愿意买的。

日本虽然是经济长期不振,但是,日本本身也还是有他自己的一些优点,也有它的一些实力。日本的一些政治家也认识到在亚洲加强和亚洲国家,包括加强和中国合作的重要性。所以,如果他们能采取正确的外交和财政政策,我认为渡过这次难关也还是可能的。

我总的看法是,今后几年世界经济的增长是缓慢、曲折、起伏的,但是二次探底,继续进入负增长衰退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现在来看还小于50%,这是我的第一点看法。

第二点,关于中国的经济。

中国的经济大家知道,2008年底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们启动了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措施。根据我们的研究,如果没有这个经济刺激计划,2009年我们的经济增长大概只有2.4%,因为有了这个经济刺激计划,所以我们达到了9.2%的经济增长。但是,从这次金融危机的情况来看,我们也确实吸取了不少教训。因为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经济刺激计划在一方面是必要的,但是另一方面负面的影响也开始显现。因为我们的经济增长主要靠两个:一个是靠投资,特别是在2009年我们投资是大量的增加。2009年我们投资增长了30.5%,总的达到22.5万亿元,大概占了GDP3/22009年,9.2%的增长里投资占到了8.7%。另一个是靠外贸。我们参加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外贸增长非常快,所以在2007年,外贸增长对经济的贡献差不多达到20%,但是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外需急剧减少,外贸形势就非常严峻了。2009年的时候,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6%,就是9.2%的增长中,外贸是-3.6%,消费是4%,这样构成9.2%的增长。这就告诉我们,单纯依靠投资和外贸来拉动经济传统的做法是存在问题的,特别是在2010年,我们发现由于投资的过热造成了产能的过剩,29个产业部门里有22个产能过剩,造成了产品的积压,造成了投资效益的降低。投资效益我们觉得一个最直观的衡量,就是投资增加1%,能够拉动经济、拉动GDP增加多少。大家如果学过发展经济学、发展方程式的话就知道,最少应该是0.5%。但是我们2009年投资增长30.5%GDP增长9.2%,投资效益大大下降。同时,环境污染的问题不断出现,所以,大量投资带来负面效应。另外,由于实行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带落了一系列的问题,我们虽然说是4万亿元计划分三年,实际上是两年,2008年政府投了1800亿元,20092010分别是5000亿元,包括地方政府等等一共是4万亿元。实际上,我们的银行贷款在2009年一年里就增加了9.6万亿元,这样大量的货币放出带来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地方政府的债务迅速增加。因为这些贷款中,相当大一部分是贷给地方政府的,根据审计署的审计大概到今年6月底的报告,地方政府债务一共是10.7万亿元,大概其中有1/3的地方政府还债能力有问题。第二个负面的影响就是通胀的危险。大家都知道,如果货币供应超过实体经济的需要,就可能引发通货膨胀。第三,容易导致资产泡沫。所以,2010年中国政府花了很大的力气,在克服这些负面影响,包括调查处理地方的债务,包括控制房地产泡沫,包括抑制通货膨胀。抑制到今年,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还是要在保增长和抑通胀之间保持一个平衡。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这是必须要转变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要从过渡依靠外需、依靠投资转变为更多地依靠内部的消费,看来这是一个必要的措施。

中国的储蓄率一向是比较高的,中国的国民储蓄率,就是居民企业加政府的储蓄对GDP的比例要占到50%左右,中国的居民储蓄率,就是居民储蓄对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大概要将近40%,这样高的储蓄率也给大量投资、投资过热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我们外汇储备的大量增加,也对世界经济的失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们在“十二五”规划里非常明确地说要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一个要更多的依靠内需,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要提高人民群众的购买力,让其有能力去消费。第二,要完善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敢于去消费。第三,通过创新提供更多的新产品、新服务,让大家愿意去消费。在这个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要下很大的力量。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第二点,是我们要注意发展绿色经济。GDP是衡量经济发展的很重要的方面,但是,我们不能不考虑环境的成本。我们曾经计算过,2005年中国的环境成本,由于能源效率低、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被破坏造成的损失大概是占GDP13.5%,而当年GDP是增长了10.4%,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我们对环境欠了债,而且这个债会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这是不可持续的。所以,在“二五期间我们一定要不追求过高的GDP的增长速度,而要更多地关注环境、生态、科技、教育等这些非市场的经济活动以及外部性的问题。“十二五”规划中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定的是7%,是基于这样一个原因。

发展绿色经济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要降低能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中国在发展新能源方面下了很大的力量,但是,坦率地说,由于中国的基数很大,中国还是在发展之中。我们的政府已经宣布到2020年二氧化碳单位GDP的排放量要降低40-45%(跟2005年的数据对比),这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中国是以化石原料为主的能源结构,煤炭占70%,石油和天然气加起来占21%,非化石能源占9%,中国政府宣布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要占到15%,这已经很不容易,将近要花5万亿元的投资。但是,即使到那个时候,中国能源的结构85%还是化石能源。所以,中国在相当一个时期内的重点应该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这是作为我们发展绿色经济的主要的目标。我们还可以发展其他的绿色产业,比如说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等等。

“十二五”总的最重要的主题就是如何转变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我们说更多的依靠内需并不是说我们不重视对外贸易,但是就对外贸易方面来说,我们面临的更重要的是质的提高,而不是追求量。也就是说,首先把外贸对GDP的比重不要搞得太高,根据现在的情况来看维持在30-40%就可以了。

我们不追求过高的外贸顺差。当然,对不同的地方国家有顺有逆,但是总体来说,不追求过大的外贸顺差,这造成的问题一个是可能增加外贸贸易摩擦。另外,造成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而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我们现在来看,还只能是买一些国家的国债。买国债带来两个问题,第一个,等于把我们的钱借给外国的投资者去用,根据美国的情况过去十年里面投资的回报率是8%,国债的利息是4%,等于有一半的利润是外国人赚了钱以后他拿一半给我们一半。第二个,是我们要承担外汇贬值带来的风险。从20057月到现在,美元已经贬值了30%,美元的实际对人民币相对的购买力下降了30%,这个风险我们要承担。所以我们希望,今后在外贸上不追求过大的贸易顺差,做到基本平衡、略有节余就可以了。

再一个,就是改善我们的外贸结构,订单和市场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不能太多。有关美、欧、日的传统市场需求降低,我们要更多地开辟东亚、非洲、拉美这些国家的市场。

随着我们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逐步从东部到西部转移,从中国向东南亚的国家转移,我们要提高产品的档次,向高端发展,这些都是我们外贸方面需要做的。

第三点,今年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增长和通胀的矛盾。

一方面,我们要保证经济适当的增长;另一方,面通货膨胀的危险也是存在的。我国7月份的通货膨胀达到了6.5%8月份下降到6.2%,但是还是处于高位,而且通货膨胀的因素并没有消除,货币供应。尽管我们实行了一定的紧缩,但全世界整体来看,低利率造成的流动性还是存在的,而且我们又不可能把我们的货币供应管得过紧。为什么呢?因为国外利率很低,我们提高利率热钱更容易进来。

再一个,如果提高利率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一些中小企业的成本也会随之提高。所以,我们不可能用提高利率的办法来对付通货膨胀,因为它会影响到经济的增速。

另一方面来说,通货膨胀的危险还有大宗商品价格的上升,以及我们国内农产品价格上升,这三个因素都存在。我们对通货膨胀今年还是不可以掉以轻心,还是要继续努力的去控制通货膨胀。

为了要保证经济的增长,要特别关注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最近央行出了一个政策:定向宽松。总体来说,我们是保持一个紧缩的政策,但是对于中小企业,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对于农业,这些部门适当的放宽货信贷,这也是在当前必须采取的办法。

对今年经济的估计,我在去年12月就讲过,今年大概经济增长是9%,通货膨胀是5%,现在看来,可能还是差不多。经济增长会比9%高一点,通货膨胀率会比5%高一点。但是,总的形势是增长率要适当地下降,通货膨胀要得到更好的控制。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