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欧上市 中国企业海外融资新选择


作者:浙江省总会计师协会转           更新时间:2007/7/11 15:14:50           点击数:1883

赴欧上市  中国企业海外融资新选择

 

    418日,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NYSERURONEXT)在深圳举行上市融资推介会,希望更多的中国企业可以选择到欧交所上市,这已经不是欧交所第一次到中国进行“自我推介”了。预计今年就将有3-5家中国企业赴欧上市,在美国实施严格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后,欧交所的橄榄枝无疑为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海外上市,渐趋理性

        19928家大型国有企业开始,海外上市成了中国企业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到2006年,中国企业全年海外上市数量达到86家,筹资440亿美元,均为历史新高。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速,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渴望走向世界。海外上市作为一条融资和拓展市场两不误的途径,正越来越受到中国优秀企业的青睐。而在这些渴求海外上市的企业中,国内上市受到许多制约的民营中小企业显得尤为突出。421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民营企业融资、上市与并购交流推介会”上,有九成左右的参会企业明确表示正在考虑上市。而国内仍未完善的融资条件以及都使它们将海外上市作为一个更理想的选择。与以前盲目型的“海外上市热”相比,现在不少国内企业寻求海外上市的意图日趋成熟。融资和知名度不再是唯一考虑的因素,企业的战略发展、并购计划以及治理结构的改善、管理经验的吸取被提到了与融资同样的高度。这无疑是个令人欣喜的变化。然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海外上市计划是否可行、是否能达到预期融资目的,仍是一个需要冷静下来深思熟虑的问题。

        赴欧上市,优势何在?

        目前,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的地点仍相对集中在香港、新加坡和美国等地。那么欧交所相对于那些传统目的地又有什么优势呢?欧洲证券交易所(Euronext)是全球第一家完全整合的跨国界交易所。它由法国、比利时、荷兰和葡萄牙四国证券交易所以及这四个国家连同英国的衍生品交易所于2000(葡萄牙2002年加入)合并而成,总部位于巴黎。200661日,欧交所与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宣布合并。合并后的全球最大证券交易集团——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NYSE Eurorlext)于今年44日在纽交所和欧交所同时挂牌上市。

        欧交所的优势首先体现在,它是一个通往欧元区的门户。它本身就在欧元区设立,而且是欧元区最大的交易所。对于任何一个企业,如果想在欧元区吸引投资者的眼球,或者拓展其业务,欧交所都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欧交所虽然与纽交所合并了,但是在欧交所上市的公司仍适用欧盟的法律和法案。即可以不受《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的约束。同时;由于欧渊市场的市盈率较高。而|Po时阃也相对较短。这都为上市企业节省了成本。

    欧交所的第二个优势在于它的市场规模。在与纽交所合并以前,欧交所的融资规模就一直处于全球前五位。截止06年底共有约1 300家公司在此挂牌上市,其中近四分之一为境外公司。虽然欧交所规模上不及纽交所、纳斯达克等市场,但比香港、新加坡等市场大得多,与伦敦交易所相近。并且由于同时有主板(ELJrorlext)和创业板(Alferrlext)两个市场,接受的上市公司范围也很广。

        上市的资金和时间成本相对较低也是欧交所的一大优势。美国实行《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后,虽然上市公司水平上了一个台阶,但企业年平均成本也增加了200万美元,一些大型公司增加500万到1 OOO万美元;公司中高层管理者还要多耗费30%的时间成本,而且有可能受到金钱和刑事上的处罚。这些都给上市企业带来很大的挑战,尤其是对资金尚不充裕、治理尚不完善的中国企业来说。而欧交所虽然与纽交所合并了,但是在欧交所上市的公司仍适用欧盟的法律和法案,即可以不受美国般严厉的监管法规的约束。同时,由于欧洲市场的市盈率较高,而IPo时间也相对较短,这都为上市企业节省了成本。

        欧交所的优势还有其相对较低的上市门槛。欧交所的主板市场有三个上市条件:至少25%的公众持股比、三年的营运记录、适用国际会计准则;而创业板市场不公开发行只要两年公司营运记录和国际会计准则(或者当地会计准则和国际的对照表)即可,公开发行外加250万欧元的最低公众流通股要求。相对于香港和美国的交易所对于公司业绩的明确要求,欧交所的条件显得更灵活。另外,欧交所也接受在其他地方已经挂牌的企业二次融资。

        对于中国的中小企业来说,欧交所还有一个突出的优势,即它当前在中国的发展对象将以中小企业为主,并且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目前中国48%以上的税收由中小企业上缴,50%的GDP由中小企业创造,60%以上的出口由中小企业提供,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市场开拓难,特别是国际市场开拓难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欧交所通过俱乐部、推介会甚至上门拜访等形式主动为中小企业赴欧上市搭桥,可以说赚足了人气,也起到了实在的作用。而国家发改委也在今年年初明确表示支持国内中小企业赴欧上市,这无疑从行政上起到了推动作用。

利益明显,风险并存

       毫无疑问,海外上市有利于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有利于改变公司治理的缺陷,同时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国际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对于国内的中小企业来说,欧交所相对低廉的上市成本和相对宽松的监管政策更是强化了这些优势。

        然而,俗话说得好,凡事皆有利弊,赴欧上市同样是把双刃剑。其中最大的风险就是由于价值被低估而导致融资失败,企业形象也随之受到影响。

        由于欧洲资本市场发展得较为成熟,投资者的高素质也导致市场自身有着相当强的的淘汰能力。因此在欧交所上市容易,并不代表融资也容易。

        在欧美这类成熟的资本市场,保证上市融资质量固然要依靠政府法制化的监管和处罚,但是更依靠市场自身的淘汰机制和公司的市场诚信约束。从以往中国海外上市企业的经历看,中国企业的结构治理和规范运作与国外要求都有一定差距。国外投资者看好中国市场的前景,但是对中国公司能否履行对投资者的义务却心存疑虑。他们相信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保障披露信息真实性从而最终保障投资者利益的核心,而中国公司最欠缺的可能正是这点。国外投资者并不了解中国的具体国情,他们是以国外公司的标准衡量中国上市公司的。因此,一旦中国公司出现问题,投资者马上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从而产生由开始的热捧到后来的质疑甚至抛弃的情况。这对中国企业的融资和企业形象无疑是具大的打击。

        而欧交所对于上市尤其是创业板上市的低门槛以及监管的相对宽松,很有可能使得这种现象更容易发生。除非欧交所内部有一套独特的准入机制,否则就相当于把融资的风险完全加于企业身上,这就更要求企业自身有着“深厚的内功”,包括财务运作和企业体制方面,而对于相关规则的理解和执行也是必不可少的。

        由此看来,欧洲上市虽好,但不是谁都能去的。对于有赴欧上市打算的中国企业来说,是否有发展欧洲市场的战略规划、是否有吸引投资者的经营亮点、是否有应对新的财务要求的适应能力、是否有对应尽义务的清醒认识和责任感,应该放在比是否需要融资更优先考虑的位置。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